殡葬文化

殡葬礼仪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主要是由《周礼》来确立的,历代虽然有变化有损益,但基本内容和方式没有大的改动。

到魏晋之后,我国有一段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繁荣期,尤其是唐朝的建立,结束了长达四百余年的社会混乱局面。初唐的两位君主唐高祖和唐太宗都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们出于保持李唐江山的稳定发展的目的,极力推行“法治”和“礼制”并重的治国方针。法制和礼制中都有关于殡葬的详细规定,有的甚至特别严厉,实为继《周礼》之后我国历史上再次通过国家力量使得丧葬礼仪达到了全面“制式化”的高度。加上它的基本精神依旧是儒家的孝道和忠道,因此对后世制定丧葬礼仪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时期,朱熹建立的学说理论对后世影响很深,他著作的《朱子家礼》一书,上承儒学经典著作《三礼》,下继二程,打破了自古以来“礼不下庶人”之等级森严的非正常现象,受到广大百姓的普遍赞同,同时也为明、清时期的朝廷和文人共同普及推广儒家丧葬理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

明朝时期,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幼经历过诸多磨难,因此即位之后对父母极为讲求“孝”,曾亲拟祭文,下令作为范本在全国推行使用。受此影响,明朝对丧葬祭等礼仪特别重视。

本文网址:https://www.tlslq.com/news/673e9de3577a4062e158d284.html